繁峙刘治全:以德行医 视患者如亲人
作者:周静 关注:
“人,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身为一名中医,永远也不能忘记尝百草、济苍生的先贤品德;我一直把治病救人,作为刻在自己骨子里的善行追求。”
在忻州繁峙砂河镇有这么一位老中医,医术精湛,正直、善良、大爱。治病从不求金钱,只为他人谋健康,因而赢得了广大患者的尊敬、信任和赞誉。他就是在这个平凡岗位上默默耕耘四十多年的刘治全老中医。
刘治全大夫今年已经75岁,但身板还是那么英朗,说话干脆利落,做事痛快豪爽,一副军人气质。刘大夫告诉记者,他之所以从事医生这个行业,是因为母亲在他3岁时患病离开了他,长大后,他就想将来一定从事医生这个工作,治好那些被疾病折磨的人。所以当时在部队服役的时候,领导让他选择开车还是从医时,刘治全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医。当时在部队上学的是针灸和中医知识,上午是针灸,下午学中医,这一学就是五年。后来退伍离开部队到了阳泉一矿医院,1990年从阳泉一矿医院内退回到了繁峙砂河镇,继续从事自己心爱的中医工作。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
“人,一定要干一行爱一行。身为一名中医,永远也不能忘记尝百草、济苍生的先贤品德;我一直把治病救人,作为刻在自己骨子里的善行追求。”这是刘治全大夫的心声,也是他一生的追求。从医40多年,经他诊治的患者累计达20余万人次。妙手回春,用在刘治全身上一点不假;以德行医,则是大家对老先生的一致褒扬。他始终恪守着这个原则,恪守着医生救死扶伤的传统医德,用一颗正直、善良、认真、诚信的大爱之心,诠释着医者最高的人格境界——大爱无疆,医者仁心!他说,“自己是从毛主席的年代过来的,就有一个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没想过要挣多少钱,目标就是为每位病人看好病,为自己儿孙积福。”他讲到人这一生多做好事,做善事才是最有意义的生活。“行医不是为了钱,一定要以‘德’行医,抱着治病救人的目的,你会感觉到踏实,患者病好了,你也会感觉到快乐。”刘治全大夫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用一颗医者的仁爱之心践行医者的使命。
待患如亲 德技双修
过硬的技术不可或缺,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良好的医德更是行医的必备条件。河南一患者深有感触。
有一个河南人,家里遭遇水灾以后,亲人都被水冲走了,他是抱着一个房上的大梁漂浮在水上才得救。后被送到地方医院治疗,因全身骨折较多,经医生全力救治,身体是恢复了,但却成了哑巴。回到自己的村镇,房子没了,家人也没了。最后他流浪到山西繁峙县上台庄一个砖窑场,因说不出话来,无法和人交流。砖厂的老板就把他收留下来在砖厂干活。干了一段时间后,一起的一个同事抱着一种试试的心态把他带到刘治全大夫这里。刘大夫仔细查看了他的舌头,然后开始施针。经刘大夫一针下去,这个人就开口了,小伙抱住刘大夫磕头哭诉,是如何遭的水灾,又如何来到山西。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泪流满面。要不是刘大夫这一针下去,小伙也就可能一辈子说不出话来,也无法说出实情。是刘大夫给了他一个新生。
有一个来自青岛的27年失眠的病人,经人介绍来刘治全大夫求诊。刘大夫给他开了三幅药,第二幅还没吃完就可以睡5小时左右了。还有一个多年便秘的,已经二三十年了,经过刘大夫一段时间的治疗,他再也没有了便秘症状。这样的病例很多,不再一一赘述。
刘大夫最想对病人说的一句话就是保持好心态,好吃想开,你什么病也会没有的。从一个个康复的病例,一面面患者赠送的锦旗,到家里书架上满满的各种医学论著,刘治全不仅是一名悬壶济世、仁爱之心的好大夫,也是一名保持着对学术的敬畏和热爱的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