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1-5665568

会员投稿 登录 注册 退出

李占仁 

作者:周静  关注:

2004年他被市政府评为“自强不息带头人”,2012年凭借精湛娴熟的按摩手法在第三届全国针灸推拿学术交流大会上荣获“推拿手法演示一等奖”,并被评为“2011-2012年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朔州市文明家庭”,2014年被市组织部选为“拔尖人才”。他所创办的朔州占仁盲人按摩医院多次被朔州市评为“先进单位”,被市文明委评为“先进文明单位”,被中国推拿协会评为“先进工作单位”,被省残联选为“朔州市盲人按摩示范店”等。

应对挫折 心向阳光——朔州市占仁盲人按摩医院李占仁

李占仁男,朔州市平鲁区下水头乡口子上村人,1958年出生于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学过木匠、开过车、当过会计,双目失明后一直从事针灸、推拿医疗工作。现为朔州市占仁盲人按摩医院院长、中推联合(北京)医学研究院学术理事会委员、中国针灸推拿协会会员、山西省盲人协会会员。

李占仁1.jpg

1984年,一场意外无情大火致使他双目失明。大火无情人有志,身处绝境的他却没有绝望,而是毅然走进了山西省盲人中级卫校,学习推拿针灸专业。毕业后,先后拜太原康复医院推拿专家韩树生、北京康复医院李建明教授和中医大学博士生导师钟士元教授为师。2001年在北京联大特教学院进修深造。

2002年,他放弃省城优厚待遇,回到家乡朔州创办按摩诊所。2004年9月,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正式注册登记创立朔州市占仁盲人按摩医院。十五年来,数万名患者在他的医院里得到了治愈和康复,共接诊45万多人次,其中为残障人(小儿脑瘫、半身不遂、肌营养不良等)免费治疗达2.2万多人次;并且为4.5万多人次的特困户、低保户、下岗职工等困难患者减免了医疗费用。在他的亲身传授下,医院先后免费(培训费用包括食、宿等均免费)培训了480多名残障人士从事医疗按摩技术,让他们走上了自强自立的道路。十多年来,李占仁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回报社会、报答父老的使命,医院坚持每年定期派6名按摩师赴市县偏远山区开展义诊活动,共计为1.6万多人次的山区父老送去健康、送去温暖。

浴火之后,依然要前行

我们每个人面对这样的世界,都会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经历各种各样的挫折和苦难,只不过环境不同,遭遇的苦难也不同罢了。要学会去发现这个世界乐观幸福的一面,这才是我们人生该有的姿态。李占仁自幼酷爱读书,高中毕业后学过木匠、开过车、当过会计,有美好的前途和理想的工作,20多岁他正要打拼事业,挥洒青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事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84年6月,还是卡车司机的李占仁给卡车加油时,一大桶汽油突然被引燃,刹那间随着油桶“轰”的爆炸巨响,他失去了知觉。经抢救虽然脱险,但他的双眼视网膜全部脱落,随即到北京同仁医院治疗,但不幸的是手术失败了,他从此彻底失去了光明。他万念俱灰,极度绝望地多次自寻短见。那段时间妻子既是爱人,又是保安。

命运无情人有情,在妻子和亲人们的监护和耐心开导下,他才逐渐从阴影中走出,打消了寻死的念头。为了家人,也为了自己,他决心重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1985年,他带着亲人们七凑八凑的几百元钱毅然来到太原,准备在省盲校学习盲文、推拿、针灸。由于没有盲文基础,年龄又偏大,学校不接收。泪流满面的他握住校长的手长时间地恳求不放,他强烈的求学欲望打动了校长,最终学校接收了他。从此李占仁踏上了一条艰辛的拜师求医之路。

李占仁为了学好盲文,他常在石头上、木头上磨手指,把手指的外皮磨掉,以增强手指的灵敏性,接着再开始触摸盲文,每触摸一下盲文,都刺心地痛,但他都强忍着,练得手背肿胀,手指出血。虽然学习生活很艰苦,但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从“中医基础理论”、“人体解剖学”、“按摩基础学”、“按摩手法联系”到“基本功练习”,他都努力学好每一门课程。在老师悉心指导下,他全面掌握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基本生理机构。为了摸清穴位,他在自己身上反复练习,半年后便对人体700多个穴位摸得滚瓜烂熟。为了尽可能多学点儿手法,他常在按摩床上练习,大拇指因长时间用力过多而肿胀变形,肘部甚至磨起血泡。凭着一股坚韧不拔的毅力,不久他在针灸推拿班上崭露头角,深得校领导和同学们的信任。

经过三年的刻苦用功,他不仅攻克了盲文,而且掌握了针灸推拿技能。毕业后,先后拜太原康复医院推拿专家韩树生、北京康复医院李建明教授和中医大学博士生导师钟士元教授为师,并在太原康复医院、博爱康复医院工作。在临床实践中,他虚心请教,一丝不苟,摸索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一套治疗方法,特别是在颈腰椎疾病方面大有成效。为了掌握更多按摩技术,2001年又在北京联大特教学院进修深造,技术更为精湛。

前行路上,雨过见彩虹

学成精湛技术,李占仁回到太原,先后在康复医院、博爱医院工作。期间常有从家乡朔州来的老乡求医问诊,不少人在了解到他的情况,特别是得知他已是高级按摩师后,建议他回朔州自己开按摩院,一方面开创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服务家乡父老回报社会。经过深思熟虑,在外学习和打拼了十多年的李占仁,于2002年5月,放弃省城优厚待遇,带着一名徒弟回到家乡朔州,在市区小村开办了按摩诊所。

创业之初的艰辛可想而知,虽然租的房子陈旧简陋,且仅有50平方米,但他毕竟拥有了一处属于自己的天地,心理感到十分欣慰。小小的诊所已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04年9月乔迁至市中心,并注册登记为朔州市占仁盲人按摩医院。目前医院已发展成为占地面积360平方米,拥有20多名技术过硬的职业按摩师,还有各种治疗床位28张,固定资产从不足1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80万元,成为环境优雅,设施齐全,技术力量雄厚的一所上规模、高水平的按摩康复医院。

在二十多年的学习探索和临床实践中,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与手法技巧,不仅对颈腰椎疾病有独特的疗法,而且对顽固性疑难杂症也有很好的疗效,十五年来,数万名患者在他的医院里得到了治愈和康复,共接诊45万多人次,其中为残障人(小儿脑瘫、半身不遂、肌营养不良等)免费治疗达2.2万多人次;并且为特困户、低保户、下岗职工等困难患者减免了4.5万多人次的医疗费用。同时,为了社会的需求,李占仁愿意将自己所学到的技术传授给更多的残疾朋友,使他们有一技之长。因此,他一边行医一边又办起了培训班。他对待学员像自己的子女一样,学员们的生活起居、个人成长、家庭情感他都经常过问,时时予以教导和帮助;在技术上更是要求严格,细述原理、精准穴位,手把手教动作要领。学员们说:“我们的老师不仅人好、技术好,人品更好,从来没有把我们当雇工看待,在这里工作很开心”。在他的亲身传授下,医院先后免费(培训费用包括食、宿等均免费)培训了480多名残障人士从事医疗按摩技术。学员有的留在本院工作,有的输送到外地,也有的回乡开起了按摩诊所,改写了他们的人生轨迹,让他们走上了自食其力的道路。

饮水思源,回馈社会。十多年来,李占仁坚持用实际行动践行自己回报社会、报答父老的使命。在市残联的组织带领下,医院积极开展义诊活动,定期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都会配出6名按摩师赴市县偏远山区开展义诊活动,共计为1.6万人次的山区父老送去健康、送去温暖。

他的事迹,先后被《山西日报》《三晋都市报》《朔州日报》、朔州电视台等十多家省市新闻媒体采访、报道过。

彩虹映日,医者父母心

李占仁每天工作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有时因劳累过度昏倒在按摩室,但他从来不拒绝病人,从来没有休息假日。他常说:“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再苦再累也心甘”。多年来,他凭满腔热忱和精湛医技,不仅挽回和修复了无数患者的生命与健康,而且以春风化雨般的情怀,重塑了当代医患间的真情挚爱。

2007年,朔城区14岁的刘超患了格林巴利综合症,肌肉萎缩达40%,需要康复治疗。父母为小姑娘的康复治疗心急如焚,听闻李占仁医术高明,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找到了他,经三个月的亲手治疗,刘超萎缩的肌肉恢复了,体重名增加了17斤。看到了小姑娘恢复的如此好,想继续治疗,但因家境贫寒,再加上在大医院花费了20多万,实在有点困难,准备回家慢慢康复,李占仁知道后说“以后的费用不用出了,全免”。刘超的父母当时热泪盈眶,并说“实在不好意思”。经9个多月的精心治疗,刘超彻底痊愈,又重新背起书包步入了校园,并赠送锦旗:“良医真情治病,神手无声除疾”。面对墙壁上下挂满了治愈患者为他送来的锦旗,李占仁感慨地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物质,而在于精神,我觉得有了墙上这些锦旗,就有了生活的勇气、远大的理想和感恩的心”。

李占仁.jpg

勤奋铸造辉煌,仁德换来赞誉。李占仁从一名普通的盲人到一名有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的高级按摩师,硬是把他坎坷的命运写成了一曲人生传奇。他用自己的坚强和成功博得了人们的敬佩和社会的尊重,用一颗仁心疗治着人们的疾患,用一颗丹心书写着医者大爱。他说:“做为一名盲人,现在能够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能在中医按摩的路上走向成功,全靠党和政府以及所有关心残疾人事业的爱心人士所给予的帮助。今后的我,将会尽全部力量为社会、为国家做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