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专家 王树国
作者:周静 关注:
2016年9月被聘请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针灸康复分会常务理事,任期5年。2017年4月推选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中医药专业委员会委员。2018年8月当选山西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任期五年。2018年10月被聘请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国际中医微创共同体常务理事,任期3年。2020年10月被聘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医微创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任期五年。2021年5月被聘为山西省足健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王树国自幼热爱中医,从小随父学医,1990年8月正式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读经典,拜名师,坚持一线工作已达31年。2014年取得主任医师资格,医德医风高尚,熟练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诊疗技术,并对多科疑难病有深入研究,擅治萎缩性胃炎、中风病、失眠、贫血、小儿抽动综合征、肿瘤、骨关节病、糖尿病、妇科杂病、皮肤病、高血压病等。年收治住院病人600余人次。年门诊量在山西省针灸医院10000余人次,在其它社区及线上平台4800余人次。30多年来,累计为全国各地30余万人诊治,受到社会各界好评,成为山西省厅级干部保健医师。
主要学术思想或技术经验:继承和发展吕景山国医大师学术思想,把大师经验运用到处方领域,开创性研究模块组方理论,总结处方模块,填补了中医教学的“处方学”空白。依据小儿体质特点及社会地理因素把“小儿抽动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总结为“脾燥风动”,并自拟“玉竹止痉方”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提纲挈领地把中风偏瘫总结为“偏左为血虚,偏右为气虚”,指导临床实践达到简便高效的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症“三高”患者的多年临床观察,发现并总结出三者的共性为“本虚标实证”,提出“补气、化痰、活血”理论。穴位敷贴和针罐疗法从理论到技术逐步成型,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王树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在临床一线,日门诊量达40人次。熟练掌握各种中医技能,无论是开处方,还是针灸等方面都是一把好手,技术过硬,疗效肯定,特别是在疑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见解。作为“李玲名中医工作室”主要负责人,总结李玲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免费开班2次。积极下乡,先后在五寨、临汾等地带教义诊,培养数百名中医骨干。
在医院层面,作为针灸四科主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严格遵守“十八项”核心制度,倡导“学习型、动手型人才培养工程”,使科室成员在政治上成熟,业务上独当一面。积极倡导“针药并举和内治外治相结合”理念,带头开展穴位贴敷、温针灸、针罐治疗等工作,为医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受到职工们的一致好评。积极开展“院校合一,医教研相结合”工作。担任山西中医药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师承班教师,负责临床带教任务及部分教学任务,能因材施教,悉心指导,使他们有相当的中医技术水平。
在学术思想层面,继承和发扬吕景山国医大师学术思想,开创性地把大师经验应用到处方过程,深入研究处方思路和方法,提出“模块组方”理论,填补了中医教学中“处方学”的空白;把中风偏瘫的病因病机归纳为“偏左为血虚,偏右为气虚”,研制验方“玉竹四物汤”治疗左瘫;把小儿抽动症的病因病机总结为“脾燥风动”,研制“玉竹止痉方”为“燥甚则动”理论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打破“萎缩性胃炎不可逆转”的论调,把名方“竹茹清胃饮”“砂半理中汤”“四君子汤”三者合一,化裁为复方,取得可靠疗效,约六成患者逆转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在社会层面,加入多个学术团体,担任常务(委员)理事5个以上,积极组织年会,开展中医经验交流,得到业内认可,还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被省中医药管理局聘为专家,为临汾市抗疫工作做中医指导。
荣誉:
2016被中共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直属机关委员会评为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2020.8省直医疗系统“争做三晋好医生”优质服务竞赛中荣获第三组铜奖。
2020.1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成绩突出被中共山西省委、山西省人民政府嘉奖。
2021.6被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山西省名中医”。
2022.5被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推选为“百名优秀党员科技工作者”。